《鱼我所欲也》是一篇极具代表性的文言文,它主要探讨了人性、道德选择以及义与利之间的抉择。以下是对该文中重要知识点的详细讲解:
中心论点
论点:生命固然是我所追求的,但道义更是我所追求的;当生命与道义二者不能同时获得时,我会毫不犹豫地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
关键句子
概括大意:生命是我所追求的,道义也是我追求的;当这两者不能同时拥有时,我会选择牺牲生命来维护道义。
体现“性本善”:不仅仅是贤人有这样的心志,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志,只是贤人能够保持它不丧失。
舍生取义:如果所追求的东西比生命更重要,那么即使面临死亡也不应回避。
重要词汇
通假字:
乡:通“向”,表示“从前”。
辩:通“辨”,表示“辨别”。
得:通“德”,表示“恩惠”或“感激”。
辟:通“避”,表示“躲避”。
一词多义:
为:
今为:为了。
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为了。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为了。
乡为:肯、情愿。
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通过对比“鱼”和“熊掌”的选择,强调“义”比“生”更为重要。
举例论证: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例来支持论点。
理解性默写
中心论点:生命和道义都是我所追求的,但道义更为重要,必要时会舍弃生命。
体现“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向善的本能,但需要贤者来保持这种本心。
舍生取义:在义与利的选择中,应选择义而舍弃生命。
特殊句式
判断句:例如,“鱼,我所欲也”。
状语后置句:例如,“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结论
《鱼我所欲也》通过对比和举例的方法,深入探讨了人性中的善与恶、义与利之间的抉择,强调了在面临重大道德选择时,应以道义为重,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篇文章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也是对社会道德的期许,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