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在词典中的定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滑稽(huá jī)是一个形容词,主要用于形容言谈、行为荒诞可笑,具有引人发笑的特质。例如:
他的表演太滑稽了,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她说话办事总是一副滑稽相,让人忍俊不禁。
二、词性演变
本义:
指戏曲演员通过滑稽动作和表情创造幽默效果,如丑角的表演。
引申义:
扩展为形容任何夸张、不合常理的言行,甚至通过矛盾对比产生讽刺效果。
三、使用场景
表演艺术:如喜剧、小品、曲艺(如上海滩)等,通过夸张手法引发共鸣。
日常交流:形容某人说话做事不合逻辑,例如“他滑稽地解释了科学原理”。
特殊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可表达对矛盾行为的讽刺,如曹禺《王昭君》中角色的滑稽表现。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幽默、诙谐、逗趣、滑稽可笑。
反义词:严肃、庄重、刻板。
五、文化内涵
现代汉语中,滑稽的涵义与古汉语存在差异。古时既包含幽默也包含讽刺,而现代更多指向轻松幽默的表演或行为,但可能缺乏深层内涵。例如《史记·滑稽列传》中的“滑稽”指能言善辩,与现代含义的“荒诞可笑”有本质区别。
综上,滑稽是一个多维度的词汇,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