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鹅毛”是中国古代流传甚广的成语故事,主要讲述了唐朝时期缅伯高为完成进贡任务,面对天鹅失而复得的经历。以下是故事的核心内容:
一、故事背景
时间与地点:
故事发生在唐朝贞观年间,云南境内的回纥国(今云南)作为大唐藩国,派遣使者缅伯高携带珍奇异宝进贡长安(今西安)。
贡品选择:
缅伯高奉命献上一只罕见的白天鹅,但途中因不忍心让天鹅受困,将其放生至沔阳湖(今湖北)洗澡,结果天鹅飞走,仅遗落一根羽毛。
二、事件发展
困境与机智 缅伯高面临进贡失败的局面,既无法交差,又担心国王责罚。他急中生智,用羽毛代替整只天鹅继续进贡,并附诗说明情况:“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湖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的赏识
唐太宗阅诗后,被缅伯高的忠诚与机智所打动,不仅未责怪他,反而赏赐丰厚,并以此为例弘扬“礼轻情意重”的传统。
三、核心寓意
礼轻情意重: 通过缅伯高用羽毛替代天鹅的行为,成语传递了礼物虽轻,但情谊深厚的价值观,成为后世表达心意的常用比喻。 忠诚与智慧
四、历史影响
该故事被《路史》《搜狗百科》等权威资料收录,成为汉语成语的经典案例,广泛用于文学创作和日常交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