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知行合一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强调认知与行动的统一,反对知行分离的误区。
二、 致良知
"良知是每个人内心纯粹的善念,致良知即通过实践挖掘并遵循内在道德",是心学的核心修行方法。
三、 心外无物
"万物皆由心生,心外并无独立存在的物体",体现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强调从内心认知世界。
四、 格物致知
"通过实践(格物)探索事物本质,从而获得真知",但需结合内心反省,避免空疏。
五、 立志为要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突出目标对行动的指引作用。
六、 省察克治
"有事时存养善性,无事时省察私欲",强调持续自我监督与修正。
七、 心即理也
"行为准则应源自内心道德判断,而非外在规范",体现"知行合一"的实践路径。
八、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外在敌人易除,内心贪欲、恐惧等才是真正的阻碍",警示修心需从内在突破。
九、 心胸宽广
"心胸狭窄是祸根,开阔则福源",倡导以包容心态应对世事。
十、 实践出真知
"日间觉纷扰则静坐,懒惰则读书",强调通过行动体验与认知深化。
注:部分语句如"花与心同寂"(心外无物)和"此心光明"(致良知)虽未直接出现,但常被引用体现心学核心。建议结合具体语境深入学习。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