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用范围
参赛对象:全国在校中小学生(含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国际学校)。
学科分类: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空间科学、技术设计、行为社会科学等5个领域。
二、参赛要求
作品数量限制 每个学生/团队在一届大赛中只能申报1项科技创新成果。
- 集体项目:
需3名同一地区、同一学段学生合作完成,且研究过程中不得新增成员。
- 个人项目:无成员数量限制,但需符合其他申报条件。
时间要求 作品需在终评活动当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
其他限制
- 不能申报涉及微生物、人体或动物离体组织(如血液、器官)的研究项目。
- 集体作品成员需全程参与研究,中途不得新增成员。
三、作品分类
A类: 专业性较强,需在专业实验室或机构完成,侧重科学原理和创新性。 B类
四、申报流程
省级推荐:
学生需通过省级组织单位推荐获得参赛资格。
作品提交:
通过协会会员渠道或省级平台提交作品,需符合《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竞赛规则》。
五、评审机制
评价标准:注重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团队协作能力,不再以单一作品评价。
违规处理:对弄虚作假、重复申报等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
六、其他说明
年龄限制:2021年新增15岁以上(含15岁)青少年参赛,15岁以下少年儿童不再接受。
奖项设置:分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具体名额由主办方分配。
以上规则综合了全国性赛事的通用要求及地方性调整,参赛者需以官方发布的最新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