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是一篇广为人知的寓言故事,其寓意是告诫人们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可能适得其反。以下是对该课文评课的优缺点及建议:
优点
把握文本特点
叶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有序、有趣地讲述故事,巧妙地设计了讲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采访和讨论,从而进一步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道理。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叶老师从儿童实情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取舍,以“讲故事”作为教学主要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又凸显了语文性。
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注重讲故事,符合统编教材的要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讲故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到“做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郭婷婷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让学生猜谜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重视字词学习
在字词学习中,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来识字,如联系古文、图片等,使识字教学更加厚重和丰富。
注重朗读和阅读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通过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朗读,以读促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缺点
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
在某些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例如,有教师在揭示寓意时,直接将道理灌输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在感知和认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出来。
教学设计不够扎实
有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习惯于按照教案一步一步走,导致学生在理解寓意时没有得到充分的时间去读书、思考和讨论,影响了教学效果。
缺乏对文本的深入挖掘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未能充分利用寓言故事的教育价值,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建议
加强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计更多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读书、思考和讨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深入挖掘教材内涵
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充分利用寓言故事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更深刻的道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注重朗读和感悟
在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读懂、读深课文,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建议,相信教师们能够更好地教授《揠苗助长》这篇寓言故事,使学生能够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明白做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