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一书是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共同编撰而成的。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孟子》一书最早见于赵岐的《孟子题辞》,赵岐认为此书为孟子所作,因此总称之为《孟子》。《孟子》共七篇,分别是《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和《尽心》上、下。
孟子的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提出了“仁政”和“王道”等政治理念。他擅长论辩,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孟子的思想和活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南宋时期,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使其成为儒家学说的核心经典之一。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