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小学安全教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警示标识:
活动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识,确保场地安全,并安排专人负责现场安全监控,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应急预案:
提前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安全教育培训: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与当地公安机关和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密切配合,深入组织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组织观看录像、发放安全手册、制作宣传板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
安全隐患排查:
学校要全面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活动,排查要认真、细致,并按照整改措施、整改资金、责任人员、整改期限四落实的原则及时进行整改。
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
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普及教育,提高师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预防因心理问题发生意外事故。
生命安全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生命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构建家校共施的教育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途径开设专题课程,普及生命教育基本知识和理念。
日常安全规范:
对学生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规范教育,如上下楼梯、课间活动、中午就餐、教室进出等方面的安全要求,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交通安全教育:
加强行路常识、乘机动车常识、道路交通标志常识、交通法规常识、交通事故处理常识等教育,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消防安全教育:
加强对学生的用火、用电、用气和灭火知识、报警、自救和逃生、消防标识识别等教育,确保学校师生不受火灾伤害。
卫生防病和饮食安全教育:
加强对学生的生理卫生、心理卫生教育,尤其是群体性发烧、高致病性甲型H1N1流感、常见病、传染病、个人和集体饮食卫生、防食物中毒等卫生常识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防溺水宣传教育:
加强对预防溺水事故知识的宣传,明确要求学生不准无家长或老师率领私自下水。
这些措施旨在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全面提高中小学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校园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