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质的基本概念
纯净物与混合物 -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如$H_2O$、$N_2$)。 -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如空气、蔗糖水)。
单质与化合物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如$O_2$、$Fe$)。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如$KClO_3$、$CO_2$)。
氧化物
-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如$CO_2$、$SO_2$)。
二、化学变化与性质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形状/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如冰融化)。 -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如铁生锈)。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 物理性质:无需化学变化表现(如颜色、密度)。 -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如可燃性、酸碱性)。
三、酸碱盐与反应
酸碱定义
- 酸:电离时生成$H^+$的化合物(如$HCl$、$HNO_3$)。 - 碱:电离时生成$OH^-$的化合物(如$KOH$、$NaOH$)。
盐的组成
-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如$KNO_3$、$BaCl_2$)。
酸碱反应
-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HCl + NaOH \rightarrow NaCl + H_2O$)。
四、元素周期表与性质
原子结构
- 质子、中子、电子的分布。 - 电子层排布规律。
元素周期律
- 周期性趋势:金属性、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变化。
常见元素性质
- 金属:导电、导热、延展性。 - 非金属:可燃性、氧化性。
五、实验技能与安全
仪器使用
- 加热仪器(试管、蒸发皿)。 - 称量(托盘天平)。
实验操作规范
- 量筒读数(视线最低点)。 - 酸碱滴定(使用指示剂)。
安全注意事项
- 药品取用原则(“三不”)。 - 实验事故处理(如灼伤、漏气)。
六、综合应用
化学方程式: 书写与平衡(如$2H_2 + O_2 \rightarrow 2H_2O$)。- 反应条件
以上内容综合了教材重点与实验要点,建议结合教材配套练习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