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首开篇诗表达了作者对《红楼梦》这部作品的深沉感慨,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悲愤。
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这段话描绘了贾府曾经的辉煌与衰败,以及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这句话反映了贾府的兴衰变迁和人物的命运无常,揭示了人生的悲哀和无奈。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这句话预示着贾府子弟的未来命运,暗示了他们的堕落和不幸。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段话通过对比贾府子弟的境遇,揭示了人生的虚幻和无常,以及权力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
女娲娘娘造石补天,每一块石头多大呢?高12丈,相当于现在的40米吧,方经24丈,也就是说如果石头是个长方体的话,底座的矩形周长24丈,也就是80米,长和宽加一起就是40米,那如果当成个正方形来看,那这个石头就是底座边长为20米,高为40米的石头,这个石头足够大了吧,但是女蜗娘娘造了三万六千块。唯独有一块剩下啦,没有去补天。可能是这个石头资质不够吧,修为不够,被女蜗娘娘落下了。
这段神话故事为《红楼梦》提供了背景,解释了贾宝玉的身份和命运。
甄士隐是姑苏城的一个乡宦,膝下无子只有一叫“英莲”的女儿,一日小憩时做了个梦,梦见了楔子里的一僧一道。通过甄士隐梦里二仙师的对话,交代了绛珠草和神瑛侍者,即“木石前盟”的故事,为黛玉还泪之说埋下伏笔。
这段话通过甄士隐的梦境,引出了《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些语段不仅展示了《红楼梦》的文学价值,还深刻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