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远洋捕捞业的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拓展等。以下是几个具体措施:
财政支持
财政放贷和税收优惠政策:国家通过财政放贷和税收减免等措施,降低远洋捕捞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其盈利能力。
专项补贴:一些地方政府提供专项补贴,如漳州市对远洋自捕水产品每吨奖补500元,对购置新渔船的企业给予高额补助。
信贷支持
低息贷款:国家提供低息贷款等金融服务,帮助远洋捕捞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促进其设备更新和规模扩张。
渔业资源管理
捕捞限额制度:国家根据渔业资源的可捕捞量,实行捕捞限额制度,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资源调查与监测:加大远洋渔业资源调查监测和探捕力度,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产业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海外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在主要集中作业海域的沿岸国和地区建立远洋渔业海外综合性基地,完善生产配套服务设施。
国内加工和物流:加强冷链物流配送和国内外销售网络建设,推动捕捞企业与批发市场及超市对接,丰富和调剂国内水产品市场。
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
鼓励国内销售:鼓励远洋捕捞产品运回国内销售,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广,提升国内消费者对远洋水产品的认知度。
国际履约能力:对已享受履约奖补的远洋渔船,按照当年度农业农村部补贴金额的33%予以配套补贴,提升企业的国际履约能力。
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科技研发:支持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开发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捕捞效率和产品质量。
人才培养:加强远洋渔业人才培养,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
风险防范和应急机制
保险和风险管理:完善远洋渔业保险体系,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应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保障渔业生产安全。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实施,可以有效鼓励和支持远洋捕捞业的发展,促进其向现代化、可持续化方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