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章节结构在不同版本中存在差异,但整体框架相对固定。以下是综合多个版本后的主要章节划分及内容概括:
一、黄巾之乱(第1-18回)
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共同抵抗黄巾军。
董卓篡政:董卓专权引发诸侯讨伐,曹操刺杀失败后诸侯分裂。
群雄逐鹿:诸侯混战,曹操、袁绍、孙权等势力崛起。
二、董卓之乱(第19-27回)
王允连环计:貂蝉离间计导致董卓死亡,但引发李傕、郭汜反叛。
吕布殒命:曹操与吕布矛盾激化,吕布被杀后长安陷入混乱。
三、群雄逐鹿(第28-49回)
曹操崛起: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奠定北方霸权。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火攻大败曹军,奠定三国鼎立格局。
孙权称帝:建立东吴政权,与曹操、刘备形成三足鼎立。
四、三国鼎立(第50-77回)
荆州争夺:曹操、孙权、刘备反复争夺荆州,诸葛亮智取荆州。
夷陵之战:刘备伐吴失败,蜀汉进入衰落期。
司马氏篡权:曹魏政权被司马氏家族取代,为三国归晋埋下伏笔。
五、三国归晋(第78-120回)
八王之乱:西晋内部权力斗争,司马炎最终统一三国。
姜维北伐:蜀汉后主刘禅时期,姜维多次北伐未果。
结局:司马炎建立晋朝,三国历史终结。
六、附录与争议章节
第001回:部分版本包含“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作为开篇,实为后续事件。
第100回:部分续书包含“三国演义演义终”等后记性章节。
总结
全书以120回(或130回)为主,前80回侧重群雄割据与战争,后40回转向统一趋势。不同版本在细节上存在差异,但核心框架一致。建议阅读时结合注释本以理解具体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