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公民应该了解以下法律基础知识:
宪法与法律的基本认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知晓公民享有的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基本权利。
明白公民应履行的纳税、遵守法律、维护国家安全等义务。
合同的签订与执行
理解合同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
掌握合同签订的基本要素,如双方主体、标的、数量、质量、价格、履行期限等。
了解合同违约的法律后果及解决纠纷的途径。
婚姻与家庭法律
熟悉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如结婚年龄、离婚条件、财产分割等。
了解子女抚养、教育、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劳动法律
掌握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法律规定。
了解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如工资、工时、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
明白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如调解、仲裁、诉讼等。
交通法律
遵守交通规则,了解交通违法的法律后果。
懂得发生交通事故后的处理流程,如报警、保护现场、协商赔偿等。
刑法与犯罪预防
了解刑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等。
认识常见的犯罪行为及其法律后果,提高犯罪预防意识。
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体系。
法律通过规定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可进行和不可进行的事务,来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体系的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七个法律部门组成。
刑事责任年龄
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特定严重罪行可能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特定严重罪行也应负刑事责任。
合同的有效性
阴阳合同的概念,一般阴合同才是有效合同。
阳合同因虚假意思表示可能无效,阴合同如未触犯无效要件则有效,但若违背法律强制性规定也无效。
民事侵权与责任
共饮者对醉酒者未尽保护义务可能承担侵权责任。
格式条款的法律效力及限制。
证据的合法性
偷录偷拍作为证据的合法性及其限制。
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包括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未声明等情形。
行政赔偿
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的赔偿责任。
代替考试的法律风险
刑法设立了代替考试罪,替他人考试的行为将面临法律制裁。
埋藏物的归属
房屋下埋藏物的归属问题,按照法律规定,埋藏物并不归发现者所有。
身体权益的处分界限
成年人能够对身体的部分小权益进行处分,但对重大权益如生命权、健康权的处分是无效的。
通过了解这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普通公民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违法犯罪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