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 xiū zhú,指 茂密高大的竹林,常被用来形容竹林的繁茂与挺拔形态。具体解析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与引申义 “修”指竹子高大挺拔,“竹”即竹子本身。因此“修竹”直接描绘竹林茂密且高耸的景象。
文学中的典型意象
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成为千古名句,奠定了“修竹”作为文学意象的典范。
二、文化内涵与象征
品格象征
修竹象征 高洁、坚贞、不屈,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品格。例如杜甫《佳人》诗中“日暮倚修竹”,既写景又隐喻佳人的高洁气质。
精神寓意
通过剪枝等人工干预使竹子保持形态,暗喻人在困境中保持坚韧品格的精神。
三、其他用法
修竹檀欒: 如曹之谦《感寓》诗“修竹檀欒夹池水”,描绘竹林与池水的雅致景致。 修竹连清池
综上,修竹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写照,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神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意象元素。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