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宇宙星空祖先提出的学说,有以下几种:
盖天说
概述:盖天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宇宙结构学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
发展:到了战国末期,新的盖天说诞生,认为天像覆盖着的斗笠,地像覆盖着的盘子,天和地并不相交,天地之间相距8万公里。
浑天说
概述:浑天说认为天和地的关系就像鸡蛋中蛋白和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天包在当中。浑天说中天的形状是一个南北短、东西长的椭圆球,大地也是一个球,这个球浮在水上,回旋漂荡。
发展: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提出了完整的“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丽于“天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
宣夜说
概述:宣夜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卓见的宇宙无限论思想,认为日月众星自然浮生于虚空之中,其行其上皆须气焉。宣夜说认为天并没有一个固体的“天穹”,而只不过是无边无垠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游动。
地心说
概述:地心说认为地球位于宇宙中心,人类则住在半球型的世界中心。该学说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完善。
日心说
概述:日心说是一种认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的宇宙学说,而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运行。虽然日心说在中世纪逐渐被接受,但在古代并未成为主流学说。
这些学说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不同理解和想象,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