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描写中秋月圆的诗作主要有以下两首经典作品:
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是苏轼最著名的中秋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兼怀弟弟苏辙。
原文节选: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核心思想:
通过“把酒问青天”展现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表达中秋祝福的千古名句。
二、《阳关曲·中秋月》
此词以中秋月为背景,抒发对人生聚散的感慨,创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
原文节选:
```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核心思想:
以“玉盘”喻明月,展现中秋夜的静谧与美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隐含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其他相关作品
《西江月·黄州中秋》:虽为中秋词,但侧重表达贬谪后的孤寂,与月圆主题关联较弱。
《念奴娇·赤壁怀古》:虽含中秋意象,但主要借古讽今,非直接描写月圆。
综上,苏轼描写中秋月圆的核心作品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阳关曲·中秋月》,前者以哲理性的语言成为中秋文化的象征,后者则以婉约笔触表达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