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典必读篇
《端午》- 文秀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以屈原的传说为切入点,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对忠诚的赞颂,适合中班孩子理解历史与节日的关联。
《竞渡诗》- 卢肇
>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通过生动的竞渡场景描写,展现节日的热闹氛围,可帮助孩子感受传统习俗的活力。
二、韵律启蒙篇
《端午》- 文秀(重复篇)
同样适合中班反复诵读,帮助孩子记忆古诗韵律和节奏,同时深化对屈原精神的理解。
《和端午》- 张耒
>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在原诗基础上加入现代视角,引发孩子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
三、自然意象篇
《已酉端午》- 贝琼
>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结合自然景物(如榴花、风雨)与节日情感,培养孩子的诗意感知能力。
《端午》- 李隆基
>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以端午时节的自然变化,引出节日的历史渊源,适合中班孩子理解时间与文化的关联。
四、亲子互动篇(可配合手工活动)
《端午节追忆》(改编自舒頔)
> 粽子香囊挂门庭,儿时采艾听父吟。> 千年忠义气,日月光。 通过回忆性的语言,鼓励孩子分享家庭过节的温馨场景,增强文化认同感。
建议:
可先选择2-3首诗作为重点教学内容,配合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等实践活动,帮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节日内涵。诵读时注意节奏和情感表达,引导孩子理解古诗中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