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的文章主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态度与方法
学而时习之:强调学习需要不断温习和实践,通过持续的学习来获得内心的愉悦。
温故而知新:通过回顾旧知识来发现新知识,从而具备为师的条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思考的结合,缺一不可。
个人修养与道德
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了一种高尚的个人修养,不因别人的误解或无知而生气,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宽容。
吾日三省吾身:曾子提出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是否在为人谋事时忠诚、与朋友交往时诚信、以及是否持续学习。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强调君子应追求义而非利。
人生阶段与成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描述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从学习到成熟,最终达到道德的至高境界。
人际关系与社交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强调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切磋是一件快乐的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强调在任何人身上都可以学到优点,发现不足则要改正自己。
为学与为政
学而优则仕:学习优秀的人应当出来做官,以推行仁道。
为政以德:孔子认为政治领袖应以德治国,以身作则。
综上所述,《论语》十二章主要围绕学习态度与方法、个人修养与道德、人生阶段与成长、人际关系与社交以及为学与为政等方面展开,旨在通过这些论述指导人们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有修养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