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罗贯中整理。以下是其核心资料的综合整理:
一、基本信息
作者与版本 作者为施耐庵,部分版本署名罗贯中。该书成书于元末明初,经过数百年的民间流传和文人加工,最终定型为120回章回体长篇小说。
别称与地位
又称《忠义水浒》《水浒全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与《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齐名。
内容结构
全书以108位梁山好汉聚义梁山泊为主线,前71回写起义过程,后49回写受招安及征伐四方。但部分版本将后半部分分为征辽、征方腊等独立章节。
二、核心内容
主要人物
- 宋江: 梁山泊领袖,人称“及时雨”,以仗义疏财、善于用人著称,后接受招安。 - 林冲
-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性格豪爽仗义,出家前称“花和尚”。
- 武松: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以勇猛果敢闻名。
重要情节 - 林冲上梁山:
因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事件被逼反抗,后手刃仇人。
- 智取生辰纲:吴用设计劫取生辰纲,展现智谋与团队协作。
- 招安与结局:梁山好汉受招安后,因征辽、征方腊等战役消耗实力,最终失败,多数英雄战死或被害。
三、艺术特色
人物塑造 通过“一百零八将”群像,展现不同阶层人物的反抗精神,如鲁智深的粗中有细、林冲的隐忍与爆发。
结构布局
采用“先分后合”链式结构,前半部分聚焦起义起源,后半部分展现规模扩大与衰落。
主题思想
反映北宋末年社会黑暗,歌颂农民起义的反抗精神,同时揭示起义的局限性。
四、历史与影响
历史原型: 以宋江起义为蓝本,融合民间传说与历史事件。 文学地位
研究价值:通过人物群像与情节,展现封建末年的社会生态。
以上资料综合自权威文献与百科,涵盖《水浒传》的作者背景、核心内容、艺术特色及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