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三作家》中独立成篇的传记章节,通过肖像画般的笔触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与精神世界。以下是各自然段的概括:
一、第一部分(第1-5段):外貌特征刻画
第1段 描写托尔斯泰浓密的胡须,如“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长髯覆盖两颊,遮住嘴唇与皱纹脸膛”,强调其外貌的粗犷与不羁。
第2段
聚焦面部轮廓,用“崎岖”“平庸粗鄙”形容其五官结构,突出与贵族气质的格格不入。
第3段
进一步刻画表情,展现其“忧郁、消沉”的面容,暗示内在的精神世界。
第4段
强调其外貌的平庸,称“一张普通大众的脸”,与后文形成鲜明对比。
第5段
从访客角度表达失望,外貌“令人感到失望”,为后文精神世界的升华做铺垫。
二、第二部分(第6-9段):眼睛的象征意义
第6段
以“犀利的目光”开篇,展现其洞察力与精神威严。
第7段
揭示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体现其情感深度与复杂性。
第8段
强调眼睛的“威力”,象征其思想对人的震撼。
第9段
赞美其“犀利的眼光”,同时暗示其人生经历的苦难与精神追求。
总结
写作手法: 采用“欲扬先抑”结构,先抑外貌平庸,后扬精神深邃;运用比喻(如“热带森林般”的胡须)和夸张(如“卷起的滔滔白浪”)增强表现力。 核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