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文化起源于 20世纪70年代的朋克文化,其中以哥特摇滚风和视觉摇滚风为代表。朋克文化属于后现代虚无主义,以带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奇异装扮表现愤怒、破坏、死亡等情绪,风靡于摇滚音乐人和爱好者之间。90年代末,由朋克文化衍生出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融合了Pop流行元素,在视觉的表现手法上更加多元化,并且开始表达一些忧郁、悲伤的主题,于是便产生了Emo文化,Emo即是Emotional的缩写。
在中国,非主流文化最早于2007年开始兴起,由80后的大二学生心语所引领,盛行于90后的学生中。喜欢非主流的基本是生于90后的男生女生。非主流的产生根源于自我的个性需求,这种需求的意念会外化为非主流的行为,进而带来非主流事物的出现。
2007年10月7日,一个大二女生在网站上发表了一片带有浓厚非主流特征的日记,并且受到了很多网民的追捧,迅速引起了一股浪潮,标志着非主流文化正式进入鼎盛时期。2008年,罗福兴开启了“杀马特”潮流,更是将非主流文化推向高潮。这一时期,染发已是司空见惯,男生也流行打耳钉甚至唇钉,流行音乐方面,许嵩、徐良、汪苏泷被称为非主流时代三大男歌手,网络歌手开始兴起,诞生了最早的主播,人们的着装发生了质的变化,短裙、短裤等从前被认为是伤风败俗的服饰开始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