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出惊人"是一个汉语成语,指所说的话内容或表达方式出人意料,令人感到惊讶或震撼。该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的诗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注:原句应为“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杜甫在此处可能为押韵进行了调整)。
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该成语强调说话内容的独特性和意外性,通常用于形容某人发表的见解、言论或创作突破了常规,令人耳目一新。
情感色彩
- 中性词: 该成语本身不带有褒贬倾向,既可用于形容正面的创新思维,也可用于中性或略带调侃的场合。 - 褒义倾向
使用示例 - 正面评价:
“王老师博学多才,对一些实事有独自见解,经常发表语出惊人看法。”
“他虽年轻,遇到问题却能应对如流,语出惊人。”
- 中性描述:
“同事的孙子在书画展上说这个我也会,语出惊人。”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 语惊四座(强调在众人面前发表震撼性言论) - 反义词
综上,"语出惊人"通过杜甫的诗句衍生为成语,既保留了原诗对文学创作的追求,也广泛用于日常语境中评价语言表达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