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爷爷是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主要人物,是边城小镇上最有威望的长辈之一。以下是对边城爷爷的详细人物分析:
外貌形象
边城爷爷是一个老人,身材中等,行动敏捷,又有威严,让小孩子一见就感到敬畏。
他头上包着一块黑绸巾,脸色黝黑,胡须花白,说话时喉咙里发出“呼咕嘟嘟”的声音,使人感到亲切。
性格特点
边城爷爷非常慈祥和蔼,为人处事都十分热心,尤其是关心年轻人。
他幽默风趣,有很强的口才,常常拿自己作为例子来讲故事。
他非常注重家庭生活,尤其是孙子,希望孙子能够学到知识和道德,成为有用之才。
爷爷善良淳朴,甘受清贫,虽然清贫但不贪心,对工作尽职尽责,尽管只是一个撑船的摆渡人,为渡船的行人提供方便,乐善好施,从不索取。
他忠诚于职守,一辈子守候在船头,从不计较得失、苦累,是湘西旧社会劳动人民的代表。
爷爷宽厚,达观,有“天生我天养我,天不养我天收我”的豁达,又充满仁悯,对万物万事抱以宽容理解,认为即有,则合理,简直是一个乡村哲学家。
影响力
边城爷爷是小镇上最有威望的长者之一,人们都尊重他的意见,非常重视他的看法。
他的言辞比如“虽然是苦命孩子,却也有一颗好心”是小镇上值得学习的德行,深刻地感染并鼓励着年轻人。
爷爷在白河上生活了大半辈子,养一幼孙,与同乡大户关系不差,是湘西改土归流后但仍有八百年自治影响下的当时人事,事物,就是大户和小户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是有约定俗成的公理可以讲的。
生活态度
爷爷一生勤劳、善良、朴实、憨厚,忠于职守,克尽本分。他生活虽然清贫,但却从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的一丝报答。
他对孙女翠翠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们感动,但他对命运的妥协又让我们同情。
爷爷在端午节到镇上去买应节物品的时候,屠户送他的猪肉,硬是不收他的钱,却是一边憨笑一边把钱丢到人家的钱筒里去,显示出他淳朴的为人。
对家庭的责任感
爷爷对女儿和外孙女的爱无私的奉献,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十七年前,当他的独生女背着自己与驻防的一名绿营兵恋爱,有了小孩子后,他“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后来,士兵死于暴病,女儿为之殉情,他又毫不犹豫地负起了抚养外孙女的责任。
爷爷为孙女的婚事操心,希望为翠翠找个好归宿,为此他不辞辛苦,竭尽全力周旋于翠翠、天保、傩送、船总顺顺和杨马兵之间,无意中为孙女的婚事设置了一些障碍,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最终酿成了傩送与翠翠的爱情悲剧。
边城爷爷这一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沈从文对湘西人民善良、淳朴、勤劳品质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传统美德的推崇和对人性美好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