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铮铮骨气”的名言,综合多来源整理如下:
一、古代经典名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以泰山与鸿毛比喻人生价值的重大差异,彰显气节与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列传》体现文天祥抗元战争中的宁死不屈精神,成为民族气节的象征。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孔子《论语》中的名言,被孟子进一步发展为"大丈夫"的道德标准,强调原则性与人格独立。
二、近现代激励语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论语》原话,体现儒家"仁"与"义"的价值观,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行动准则。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竹石》以竹子坚韧品格喻指人生态度,展现逆境中的顽强生命力。
三、哲理名言补充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除《论语》外,此句亦见于其他经典,强调道德底线的不可侵犯性。
"人若无志,何必为名而忧"
刘以清《增广贤文》指出,志向是人生的根基,名利不过是浮云。
这些名言从不同角度诠释了"铮铮骨气":既有对气节与生命价值的哲学思考,也有对具体行为准则的实践指导,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中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