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月的诗词平仄韵脚,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白居易《中秋月》
原文: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韵脚:
思、涯、离、时、时、知、不知(均为平水韵)。
二、晏殊《次韵和王校勘中秋月》
原文:
广寒仙署惬心期,秋半梧桐木叶稀。有客正吟星北斗,何人重赋鹊南飞?
光含绮席传三雅,影逗兰房撤九微。趋府逸才过鲍放,不辞终夕赏清晖。
韵脚:
期、稀、飞、微、晖(均为平水韵)。
三、其他相关说明
韵脚标注
以上诗作均采用 平水韵作为韵脚标准,符合宋代诗词的韵律要求。
若需进一步确认具体平仄,可参考《全唐诗手册》等工具书。
平仄格式
五律(五言律诗)每句五字,共八句,分属平起式或仄起式两种基本格式。
例如白居易的《中秋月》为平起式:
万里清光不可思(平仄:仄仄平平仄)
添愁益恨绕天涯(平仄:平平仄仄平)
……(后续诗句以此类推)。
补充说明
中秋月作为传统诗词题材,常通过“明月”“玉兔”等意象表达思乡、离愁等情感,如王昌龄《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边塞情怀,与中秋月形成鲜明对比。
若需具体某句诗的平仄分析,可进一步提问。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