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第二三章的摘抄和感悟如下:
摘抄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乡土社会是靠亲切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协作各个人的互相行为,社会的联系是长成的,是熟习的,到某种程度使人感觉到是自动的。”
“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社会制度不贴合实际情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时候,‘名实分离’。”
“在差序格局里,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感悟
乡土本色:费孝通先生开篇明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一观点贯穿全书,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基本属性。乡土社会以土地为基础,农民是主要居民,他们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对土地的依赖形成了独特的乡土文化。
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乡土社会属于礼俗社会,依靠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熟识来维持秩序,而非依靠法律。这种社会结构中,人们的行为规范主要来源于传统习俗和礼仪,而非严格的法律条文。
差序格局:差序格局是乡土社会的核心特征之一,以个人为中心,社会关系像水波纹一样向外扩散,逐渐扩展。这种格局中,人际关系是私人化的,以血缘、地缘和亲缘为基础,形成复杂而微妙的社会网络。
熟悉带来的信任:在熟悉的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信任建立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相互了解之上,这种信任使得社会关系更加稳固和和谐。熟悉社会中存在一种内在的规矩和自律,使得人们能够在没有外在强制的情况下,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这些摘抄和感悟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乡土中国》所描绘的乡土社会,也引发我们对现代社会与乡土社会的对比和思考。乡土社会的特性和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其现实意义,特别是在人际关系、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