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猫的情感经历了明显的变化,从最初的 痛失心爱隐鼠的恨,到后来的 厌恶猫。具体原因如下:
痛失心爱隐鼠:
鲁迅小时候,他心爱的小隐鼠被猫吃掉了。虽然后来知道隐鼠并非猫所害,但这一事件让他对猫产生了极大的恨意。
猫的性情:
鲁迅认为猫的性情与其他猛兽不同,它们在捕食雀、鼠时,总是尽情玩弄,放走,再捉住,捉住再放走,直到自己玩厌了才吃下去。这种行为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似,让鲁迅感到厌恶。
猫的媚态:
尽管猫与狮虎同族,但它们却表现出媚态,这让鲁迅感到厌恶。
猫的行为:
鲁迅还指出猫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这也是他对猫产生厌恶感的一个原因。
综上所述,鲁迅对猫的情感变化主要是由于他对猫的行为和性情的厌恶,而非单纯的对猫的厌恶。这些情感最终都反映在他的作品《狗·猫·鼠》中,通过猫的形象,鲁迅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