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创作《一棵开花的树》的原因源于她在 生命现场的一次深刻触动。1980年,席慕容在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书时,有一次在火车上经过苗栗的山间,当火车从一个很长的山洞出来以后,她无意间回头朝山洞后面的山地上张望,看到高高的山坡上有一棵油桐开满了白色的花。这一景象让她深受感动,她心想,正如海是蓝给自己看一样,花当然也是慎重地开给它自己的,但是,如果没有自己那一回头的机缘,树上的花儿是不是就会纷纷凋零?这一触动促使她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席慕容以“一棵开花的树”作为全诗的核心,赋予其深刻的情感内涵。树在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每一朵都代表着诗人前世的盼望,这种具象化的表达使得抽象的爱情变得生动可感。通过“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等词句,诗人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深切期盼。
席慕容曾说,这首诗是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诗,她在替这棵树发声。她认为生命是不断的经过、经过、经过,她写的东西都是在生命现场里所得到的触动,尽管有些触动要等到一二十年后才恍然大悟。这棵真实地存在于席慕蓉生命现场里的油桐,让她念念不忘,并最终促使她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