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灵巧的古文,综合搜索结果整理如下:
一、核心古文表达
巧夺天工 《荀子·儒效》:“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无弓矢则无所见其巧。唐·沈亚之《为人撰乞巧文》:邯郸人技妇李容子,七夕祀织女,作穿针戏,取苕篁芙蓉杂致席上,以望巧所降。”
该词形容技艺精巧胜过自然,常用于赞颂工艺或建筑之美。
心灵手巧
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香姐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
现代成语,原指女子手工技艺精湛,后泛指心思灵敏、技艺高超。
二、相关修辞手法
比喻: 如“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以年龄递进展现技艺提升。 夸张
对仗:如“金声玉韵,蕙心兰质”以工整句式赞颂美好品质。
三、其他相关词汇
机巧:如《孙子·九地》:“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指战术灵活)
精巧:如《管子·牧民》:“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强调适度工艺)
四、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句例
赵孟頫《赠放烟火者》:“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赞颂烟火制作技艺)
王建《新嫁娘词三首》:“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描述女子成长过程)
注:部分诗句如“金声玉韵,蕙心兰质”虽未直接用“灵巧”一词,但常被借喻形容技艺与品德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