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傲骨”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特征,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核心含义
高傲自尊 指人因品德、才华或信念而具有的自尊心,表现为不屈服于外界压力,坚守自我原则。
刚强不屈
形容性格坚韧,面对困境时能够顽强抵抗,不轻易屈服。例如,李白因“腰间有傲骨”被后世赞颂其刚毅品格。
二、与“傲气”的区别
傲气: 多指因能力或地位显赫而表现出的嚣张气焰,如“恃才傲物”。 傲骨
三、使用场景与出处
文学与历史:常用于赞颂文人墨客的高洁品格,如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用“傲骨”形容叶生的铮铮铁骨。
现代语境:可形容科研工作者、艺术家等坚守底线、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
四、结构与搭配
固定搭配:常与“两袖清风”(清廉)等词并列使用,如“一身傲骨,两袖清风”。
近义词:包括“铮铮铁骨”“傲岸风骨”等。
五、反义词
傲慢:仅指态度高傲,缺乏谦逊。
怯懦:与刚强不屈形成鲜明对比。
示例:
“他虽年事已高,但一生坚持原则,真可谓一身傲骨。”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一身傲骨”是褒义成语,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与“傲气”的差异,避免误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