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人先渡己,渡己先渡心”并非直接出自王阳明,而是佛教经典《金刚经》中的思想。该句常被误传为王阳明的名言,实为对佛教理念的误读或后人的艺术加工。
具体分析:
《金刚经》中的原句 《金刚经》中有类似表述:“凡夫渡人先渡己,度世先度心。”(见《金刚经》第二章)其核心思想是强调在帮助他人之前,需先修心养性,达到内心的觉悟。这种思想体现了佛教“自度而后度人”的修行理念。
王阳明的关联
王阳明在《传习录》等著作中确实提到“渡人先渡己,渡己先渡心”,但这是他对佛教思想的阐释和升华,而非原句出处。他强调,修行者需先实现自我超越,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王阳明的“渡己”更侧重于内心的修炼,“渡人”则是这种修炼的自然结果。
其他类似表述
佛教经典中还有“自未得渡而渡人者,菩萨发心,又自渡生死苦海,而又渡人”(见《佛典》)等类似思想,进一步阐释了自渡与渡人的辩证关系。
总结:
原句来源: 佛教《金刚经》 王阳明的作用
核心内涵:先修心(渡己),再济世(渡人),体现佛教“自度而后度人”的修行观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