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至人之心如珠在渊”这一经典语录,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语录出处
苏轼《东坡志林》与《仇池笔记》 该语录最早见于宋代苏轼的《东坡志林》和《仇池笔记》中,原文为“真人之心,若珠在渊;众人之心,若瓢在水。”
其他文献与传承
- 唐初名儒颜师古称“真人”为“正人”;
- 禅宗六祖惠能以“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解释禅定,与苏轼的比喻形成呼应。
二、核心内涵
“珠在渊”的意象: 珠宝沉于水底,象征内心深处的纯净与安定,代表至人(圣人)心境的沉潜与澄明。 “瓢在水”的隐喻
瓢浮于水面,比喻常人之心浮躁不安,易受外界影响。
三、相关哲学思想
禅宗思想 强调通过内心的修持达到“外禅内定”的境界,即外在行为与内在心境的统一。
儒家伦理
与“行己有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观结合,主张通过修身齐家实现内心澄明。
四、现代应用建议
控制欲望: 面对物欲时保持清醒,避免被情绪左右; 善良为本
持续修心:通过冥想、阅读等方式培养沉稳心境。
此语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个人修养、心理调适及禅修实践中,其智慧在于用简洁比喻揭示人类共通的心理特征与精神追求。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