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的人物描写片段涉及外貌、语言、行为等多方面,以下是经典片段整理:
一、严监生(吝啬鬼典型)
临终细节
严监生临终前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断气,众人猜度是惦记两茎灯草怕费油,赵氏挑掉一茎后他才咽气。 - “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性格体现
通过灯草细节,吴敬梓讽刺了当时社会对科举功名的迷信,以及吝啬者的刻薄性格。
二、杜少卿(叛逆者形象)
外貌与气质
面皮微黄,两眉如剑,有“关夫子眉毛”之貌;性格豁达,蔑视权贵。 - “面皮微黄,两眉剑竖,好似画上关夫子眉毛”,展现其不凡气度。
行为表现
拒绝为官,资助落魄文人,甚至为亡妻守丧,体现其重情重义。 - “他妻子病卧在床,生命垂危,侧室赵氏假意殷勤,骗取正妻王氏答应把她扶为正房,严监生‘听不得这一声,连三说道:……’”。
三、周进(科举受害者)
外貌与遭遇
老瘦面皮,花白胡子,六十多岁仍为童生,因贡院撞号板而发疯。 - “头戴一顶旧毡帽,身穿元色绸旧直裰,最右边袖子从后边坐处都破了,脚下一双旧大红绸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刻画其穷困潦倒。
性格转变
从迂腐到执着,最终中举后升官为御史,体现其坚韧与功名心。
四、范进(科举痴迷者)
外貌与背景
面黄肌瘦,穷困潦倒,长期未中科举。 - “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戴一顶破毡帽”,展现其长期科举失败后的落魄。
典型情节
中举后喜极而疯,张乡绅赠银后胡屠户态度大变,讽刺科举对人的异化。
五、王冕(隐士形象)
外貌与品格
凌寒孤傲,七岁丧父后自学成才,拒赴官约,画荷为生。 - “面皮微黄,两眉剑竖,好似画上关夫子眉毛”,“性情孤傲,蔑视权贵”,体现其高洁品格。
象征意义
作为理想化文人,王冕与书中其他追名逐利者形成鲜明对比。
以上片段通过典型人物形象,展现了《儒林外史》对科举制度、人性善恶的深刻批判。如严监生的吝啬、周进的执着、范进的痴迷,均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