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精彩场景描述如下:
诸葛亮羽扇纶巾,神色从容地站在堂中 。张昭首先发难
,他冷笑着对诸葛亮说:“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仲、乐毅,此语果真有之?”。
诸葛亮微微点头,回答道:“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张昭立刻提高声调: “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欲席卷荆州。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诸葛亮心中明白这是在质疑刘备和自己的能力
,他轻摇羽扇,不慌不忙地说:“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
虞翻见状,大声说道:
“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如何?”。
诸葛亮神色不变,反问道:
“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
虞翻冷笑:
“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救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
诸葛亮回应道:
“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是为等待时机。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却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观之,豫州真不惧操贼者也!”。
步骘又站出来,阴阳怪气地说:
“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
诸葛亮正色道:
“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
这些动作和句子生动地描绘了诸葛亮在面对东吴谋士的质疑和挑衅时,如何以从容不迫、机智过人、有理有据的方式进行辩驳,最终成功说服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击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