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语法学将句子结构分为六大基本成分,具体如下:
主语(Subject) 句子中进行动作或被描述的主要人或物,通常回答“谁”或“什么”。例如:
> John is reading a book.
在这个例子中,“John”是主语。
谓语(Predicate)
句子中描述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部分,通常包含动词及相关词组。例如:
> John is reading a book.
其中“is reading a book”是谓语。
宾语(Object)
句子中接受动作的人或物,是谓语动作的承受者。例如:
> John is reading a book.
在这里,“a book”是宾语。
定语(Attributive)
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提供额外信息(如性质、状态、数量等)。例如:
> The red car is fast.
其中“red”是定语。
状语(Adverbial)
描述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上下文信息。例如:
> He ran quickly to catch the ball.
在此例中,“quickly”是状语。
补语(Complement)
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状态、性质或身份。例如:
> The cake tastes delicious.
其中“delicious”是补语。
补充说明
句子主干: 通过去除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成分,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的核心结构。例如: > 采集站送来的水和气孔吸进来的二氧化碳,是合成有机物的原料。 主干为“水和气孔是原料”。- 分析方法
传统语法学通过这六大成分的划分,帮助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