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兰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具体解析: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朔气:
北方寒气
- 金柝:古代军中报时用的金属器具,发出清脆的声响
- 寒光:冰冷的月光
- 铁衣:将士们的铠甲
这两句通过“朔气”“寒光”渲染边塞的严寒与荒凉,通过“金柝”和“铁衣”展现军营的肃杀之气。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通过“不闻”与“但闻”的对比,突出战地与家庭的隔绝,黄河的流水声成为唯一的自然声响,烘托征人思乡的孤寂感。
“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 以“旦辞黄河去”与“暮宿黑山头”的时间与空间对比,展现行程的遥远与艰辛,强化了边塞的荒诞性。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通过“燕山胡骑”的意象,暗示战事的频繁与危险,进一步渲染边塞的动荡与不安。
补充说明:
艺术特色: 这两句诗运用了 对偶
全句意境:此段诗通过夜景描写,为后文木兰的英勇表现和战功辉煌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其替父从军的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