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代经典
杨万里《蕈子》 - "空山一雨山溜急,漂流桂子松花汁。土膏松暖都渗入,蒸出蕈花团戢戢。响如鹅掌味如蜜,滑似蒪丝无点涩。伞不如笠钉胜笠,香留齿牙麝莫及。"
- 赞美蘑菇如鹅掌般形态,味道甘甜滑嫩,香气浓郁。
苏轼《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
- "老楮忽生黄耳菌,故人兼致白芽姜。采来煮酒同销遣,醉卧松风竹露香。"
- 以黄耳菌入酒的雅兴,展现蘑菇的实用价值与诗意。
黄庭坚《二月二日晓梦会于庐陵西斋作寄陈适用》
- "雨足肥菌芝,沙暄饶笋蕨。灯照夜庵霜后冷,鼎烹秋菌雨中肥。"
- 描绘雨后蘑菇生长的丰饶景象,体现自然馈赠与禅意。
二、其他朝代佳作
屈原《离骚》
-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 以菌桂喻高洁品质,赋予蘑菇文化象征意义。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 "月色渐稀晨渐闻,卧槽床前看云隐。"
- 用"卧槽"(蘑菇别称)展现生活趣味,体现民间对蘑菇的亲切感。
三、现代诗创作
《七绝·咏蘑菇》
- "多姿小伞破泥开,色彩斑斓斗艳来。如此风情偏寂寞,喜在荒郊伴绿苔。"
- 以拟人手法表现蘑菇的孤寂与自然契合,语言清新。
《采蘑菇·新韵》
- "乍阴乍雨乍晴天,山色空濛云似烟。鸟语虫鸣皆不顾,时令正值野蘑鲜。"
- 聚焦采蘑菇的时令体验,烘托山林间的生机与宁静。
四、其他相关诗句
明代史迁《菌子诗追和杨廷秀韵》:
> "桑鹅楮鸡皆不及,嫫姑天花当拱揖。"
将蘑菇比作"天生拱手作揖的花",凸显其独特美感。
以上诗词从形态、口感、意境等多维度展现了蘑菇的诗意,既有具象描绘,又蕴含哲理与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