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文案句子网—文案句子大全

哈哈文案句子网—文案句子大全

找出两处描写诸葛亮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特点

59

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语言描写展现了其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卓越才能。以下是两处关键语言描写及其体现的人物特点分析:

一、借箭前的周瑜挑衅

周瑜以“十天造十万支箭”为条件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却淡然回应:“只需三天,且无需箭竹、翎毛、胶漆等物资。” 这句话体现了诸葛亮:

临危不惧:

面对周瑜的陷害,他毫无惧色,反而以幽默化解危机;

自信与远见:

他准确预判三天内会有大雾,显示其天文气象知识的精湛;

智谋过人:

通过“草船借箭”的计划,提前布局,反制周瑜的刁难。

二、草船借箭过程中的指挥语言

雾天造势

诸葛亮令军士“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并擂鼓呐喊,伪装成大军压寨的假象。他解释道:“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这一策略体现了:

- 精准计算:

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通过天气和心理战术制造优势;

- 果断决策: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中保持冷静,指挥若定。

受箭与反击

当曹操下令放箭时,诸葛亮令船掉头,另一面稻草人扎满箭支,待雾散后从容返回。他笑着说:“借天时地利耳。” 这一行为展现了:

- 机敏应变:

在曹军箭雨中灵活调整计划,化险为夷;

- 战略定力:既完成了任务,又保全了东吴实力,体现其全局观。

总结

诸葛亮的语言贯穿“草船借箭”始终,从蔑视挑衅到精妙布局,从临危不惧到决胜千里,无不彰显其“神机妙算、胸有成竹”的形象。他不仅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更以智勇和战略眼光成为三国时期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