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年岁更替的古诗,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春节时序更替类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以爆竹、春风、新桃旧符等意象展现除旧迎新的场景,体现岁月循环的哲理。
《除夜》(王安石/戴复古)
-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戴复古: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两首诗均围绕除夜展开,前者强调时间更新,后者则融入守岁情思。
二、时光流逝类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通过今昔对比,感慨时光易逝,物是人非。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直接抒发现代人对时光易老的无奈,成为经典名句。
三、自然意象类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以桃花盛开与人事变迁对比,隐喻美好事物难以永恒。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通过春花凋零暗示人生短暂,情感沉痛而哀婉。
四、总结
上述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年岁更替的主题:既有春节时序循环的喜悦(如《元日》),也有时光流逝的怅惘(如《采桑子》),还有自然意象对永恒与短暂的隐喻(如《题都城南庄》)。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中关于时间与生命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