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的时间划分存在阳历和农历两种不同标准,具体如下:
一、阳历划分(国际通用)
春季:
3月、4月、5月
夏季:
6月、7月、8月
秋季:
9月、10月、11月
冬季:
12月、1月、2月
这种划分以地球公转轨道位置为基础,通过春分(约3月20日/21日)、夏至(约6月21日/22日)、秋分(约9月22日/23日)、冬至(约12月21日/22日)四个节气为分界点。
二、农历划分
春季:
农历正月至三月
夏季:
农历四月至六月
秋季:
农历七月至九月
冬季:
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这种划分依据月相变化,正月初一为冬季起点,正月结束进入春季,以此类推。
三、春夏交替的时间点
阳历:春季结束于4月下旬至5月,夏季开始于5月下旬。
农历:春季结束于清明节(约公历4月4日/5日)后,夏季开始于立夏(约公历5月5日)前后。
四、补充说明
物候划分:春季以杨柳展叶、桃花绽放为特征,夏季以绿树成荫、炎热天气为主,秋季以果实成熟、露寒为标志,冬季以草枯叶落、北风怒号为特征。
综上,若以阳历划分,春夏交替主要在 4月下旬至5月;若以农历划分,则在 清明节后至立夏前。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