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借代:
“朱门”借指显贵之家,豪门望族。
解释:显贵之家内飘出酒肉的香气,而路边却有冻死的穷人。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 张溥《五人墓碑记》借代:
“缙绅”借指做官的人,达官贵人。
解释: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白居易《琵琶行》借代:
“管弦”借指音乐。
解释: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借代:
“浮云”借指奸邪小人,“日”借指皇帝或君主。
解释:总为奸邪小人能遮蔽君主,长安看不见让我忧愁。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晏殊《蝶恋花》借代:
“朱户”即朱门,代指富贵人家。
解释:明月不懂得离别的痛苦,斜阳照到破晓穿过富贵人家的门。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 温庭筠《望江南》借代:
“帆”借指船。
解释:上千只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夕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悠悠地流着。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代:
“金戈铁马”借指精锐的部队。
解释:回想当年,他统率着强大的军队,英勇善战,气势如同猛虎一般,吞并万里之外的敌人。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刘禹锡《陋室铭》借代:
“丝竹”代指音乐。
解释: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范仲淹《岳阳楼记》借代:
“庙堂”指朝廷。
解释:站在朝廷高位时,关心百姓的安危;退隐江湖时,挂念着君主的安危。
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 曹雪芹《红楼梦》借代:
“须眉”借指男子。
解释:我虽然是个堂堂男子汉,却实在比不上那些女子。
这些诗句通过借代手法,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希望这些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借代在古诗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