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晋平公“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的疑虑,师旷以“炳烛之明,孰与昧行”这一比喻劝慰他,表达出豁达乐观且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一回答综合了以下分析:
诗句含义
“炳烛之明”指点燃蜡烛后的明亮,师旷以此比喻老年学习虽不如年轻时明亮,但仍有光明可循,劝诫平公不应因年龄而放弃学习。
劝学理念
师旷强调学习无止境,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呼应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
历史典故背景
该句出自《师旷论学》,晋平公因担心年老学无用而请教师旷,师旷通过这一比喻消除了平公的顾虑,成为鼓励老年人追求知识的经典案例。
综上,师旷用“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不仅回应了平公的年龄焦虑,更传递出积极进取、老当益壮的精神境界。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