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对不同学生提出相同问题却给出不同回答的故事。具体句子如下: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子路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世,怎么能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公西华问:“仲由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求也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您却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孔子解释说:“冉求做事总是退缩,所以我激励他勇敢去做;仲由行事勇气超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便是孔子因材施教理念的生动注脚。
译文: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当下的行为,观察他行为背后的动机,洞察他内心真正安于什么。”
这些故事和句子展示了孔子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