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对圆明园毁灭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圆明园的崇高赞誉
艺术与文明的象征
雨果称圆明园为“夏宫”“人间仙境”,将其比作“用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建造的梦”,并誉之为“东方艺术的典范”“理想与艺术的典范”。他提到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赞叹过圆明园,认为它是“全人类的财富”。
世界奇迹的定位
雨果将圆明园与希腊帕特农神殿、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等西方文明象征并列,强调其作为“东方奇迹”的独特地位,认为其艺术成就超越了时空限制。
二、对英法联军暴行的强烈谴责
野蛮行径的揭露
雨果在信中怒斥英法联军为“两个强盗”,一个抢劫财物,另一个放火焚烧,称其“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并将掠夺的财富“分享”给欧洲人,认为这是“对人类文明的浩劫”。
文明冲突的反思
雨果通过这一事件反思文明与野蛮的界限,指出欧洲人自诩为“文明人”,却对“野蛮”的中国实施暴行,批判了西方中心主义的傲慢与偏见。
三、历史影响与意义
文化遗产保护的启蒙
雨果的评价引发全球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成为推动各国重视历史遗迹保护的先声。
民族精神的唤醒
他的文字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与复仇心理,成为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中民族精神觉醒的象征。
综上,雨果的评价既包含对圆明园艺术价值的无限推崇,又蕴含对侵略行径的强烈愤慨,成为研究历史与文学关联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