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的表达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 通过“打比方”使抽象事物具体化,如“月光如流水”将月光比作流水,增强画面感。
拟人
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情感或行为,如“春风唤醒了沉睡的万物”,使描写更生动。
夸张
通过放大或缩小特征强化表达,例如“他的笑声震耳欲聋”,突出情感或场景的强烈冲击。
排比
利用并列结构增强语势,如“他奔跑、跳跃、欢呼”,强化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反问
通过提问引发思考,如“谁不向往自由?”,增强感染力。
二、词性对表达效果的影响
动词: 如“奔跑”“绽放”,通过动作描写传递动态美。 形容词
副词:如“静静地”“热烈地”,修饰动词强化情感氛围。
三、感情色彩的运用
褒义贬用:
如“他虽年老体衰,但意志坚强”(褒词贬用),产生讽刺效果。
贬义褒用:
如“这场灾难真是‘及时雨’”(贬词褒用),突出意外之喜。
四、特殊表达技巧
正话反说:
如“他不是不重视,实在是无能为力”(反语),含蓄表达否定态度。
反复:
通过重复强化,如“一遍又一遍地检查”,突出执着。
五、语境与情感共鸣
词语需结合具体场景分析,如“落日余晖”营造宁静氛围,适合抒情文。
通过细节描写引发读者共鸣,如“母亲的手粗糙而温暖”,传递亲情的温暖。
答题建议:赏析时需从词义、修辞、情感三个维度分析,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通过拟人手法表现春意盎然的动态美,同时蕴含诗人对故居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