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句子的基本答题规范主要包括以下要点:
一、答题格式规范
修辞手法+句子内容+作者情感 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然后分析句子内容及其作用;
最后结合上下文判断作者表达的情感。
其他角度补充说明
句式作用: 疑问句吸引注意,反问加强语气,设问引发思考; 用词特色
位置功能:总领句承上启下,过渡句承前启后,结尾句升华主题。
二、答题内容规范
修辞手法分析 确认修辞手法后,需具体说明其作用(如比喻使描写更生动、拟人赋予事物情感);
例:比喻“江南杉瘦削的外形,看似柔弱,实则坚挺”,通过对比突出了杉树的顽强生命力。
句子内容解读
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在段落或文章中的功能(如渲染氛围、推动情节);
例:描写母亲剪栀子花的动作(“左看右瞧”“细看”),展现其专注与期待。
情感与主题关联
阐述句子如何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如赞美、批判、抒情);
例:通过“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表达对生命规律的敬畏。
三、答题规范要求
结合文本依据
所有分析需基于文章具体内容,避免空洞评价;
例:赏析人物语言时,需引用原文词汇和句式。
逻辑清晰条理
使用序号或分点式结构,使答案层次分明;
例: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概括作用,再具体分析。
语言规范准确
避免口语化表达,使用文学化语言(如“烘托”“传神”);
例:描述景物时,用“晨雾缭绕”替代“雾气弥漫”更具文学性。
四、示例参考
原句: “月光如流水般洒在静谧的湖面上。” 赏析 修辞
内容:通过动态描写展现月光的柔和与流动性;
情感:烘托宁静氛围,隐含对自然美的赞叹。
通过以上规范,可系统化赏析句子,提升文学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