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描写音乐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手法:
比喻:
诗人通过比喻手法,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特点。例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将大弦的声音比作急雨,小弦的声音比作私语,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声的粗重与细腻。又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则通过珠玉落盘的意象,形容琵琶声的清脆与圆润。
通感:
诗人运用通感手法,将听觉上的音乐转化为视觉上的形象,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例如,“间关莺语花底滑”将琵琶声比作花底滑过的莺语,既表现了音乐的婉转,又通过视觉上的形象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正面描摹:
诗人直接对琵琶声进行细致的描摹,如“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表现了调弦试音时的深情,“轻拢慢捻抹复挑”则描绘了琵琶女的弹奏技巧。
侧面烘托:
诗人通过描写听众的反应来烘托音乐的效果。例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通过周围环境的静谧,突出琵琶声的巨大感染力。又如,“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通过江州司马的泪水,表现出琵琶曲的哀怨与动人。
叠词和联绵词:
诗人使用叠词和联绵词,如“嘈嘈切切”、“间关莺语”,使诗句的音节更加悦耳动听,富有节奏感,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修辞手法:
诗人还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如“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通过拟人手法,形容音乐的暂停与凝滞,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听觉感受。
通过这些手法,白居易成功地将琵琶声形象化、具体化,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琵琶曲的美妙与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