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的语法手段中, 虚词和语序是主要的语法组织形式,而非实词和语序。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虚词的作用
语法关系划分
虚词通过搭配不同词语,划分语法关系。例如:
- 介词“在”“对”“从”等可表示时间、方向、对象等关系;
- 助词“了”“着”“过”表示时态、动作完成度等。
语义调控
虚词能改变句子语义。例如:
- “美丽的花朵”(偏正结构)与“花朵很美丽”(主谓结构)通过虚词“的”产生语义差异。
二、语序的作用
结构关系重构
语序变化可形成不同结构关系。例如:
- “我喜欢吃苹果”(主谓宾)与“苹果被我喜欢吃”(被动语态)通过语序调整实现意义转换;
- 偏正结构“学习刻苦”调整为“刻苦学习”后,语义焦点从“学习”转移到“刻苦”。
强调与突出
通过语序变化可强调特定成分。例如:
- “这所大学很美丽”(普通陈述)与“很美丽的是这所大学”(强调“美丽”)。
三、实词的角色
实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是语言的基本成分,主要承担语义功能,但本身不直接表示语法关系。例如:
“苹果”(名词)需依赖虚词“的”构成“苹果的”(所属关系);
“跑”(动词)需通过语序变化(如“跑得快”)体现状中关系。
四、总结
现代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主要通过 虚词和 语序的灵活组合来表达语法意义和结构关系。例如,“发展迅速”与“迅速发展”通过虚词“的”和语序变化实现不同语义表达。因此,正确答案应为 虚词和语序,而非实词和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