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喻句理解难点
本体与喻体关联
- 例:“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需理解“垂柳”与“溪水”的动态互动关系)
- 例:“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需结合“溪水如镜”的比喻理解倒影现象)
比喻词辨析
- 例:“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像”与“如”“仿佛”等词的细微差别)
二、拟人句理解难点
情感投射理解
- 例:“溪水欢快地唱着歌。”(需体会“欢快”一词赋予溪水的情感)
- 例:“松林里斗笠像蘑菇。”(通过“像”字理解儿童视角的奇幻想象)
三、反差句理解难点
情感与行为的矛盾
- 例:“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需理解“后悔”与“不失信”的心理冲突)
- 例:“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抽象概念与具体行为的矛盾)
四、修辞手法综合运用
排比与比喻结合
- 例:“他像小松鼠一样跳来跳去,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像风铃一样清脆响亮。”(需同时理解三种比喻)
二、抽象概念具象化
时间与空间的延伸
- 例:“上上上上海的车”(通过重复强化空间距离感)
- 例:“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将“历史”具象化为“长河”)
建议教学时:
1. 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情感变化与行为动机
3. 训练学生识别关键词和转折词,分析句子逻辑关系
(注:部分句子如“溪水欢快地唱着歌”为拓展理解内容,非教材原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