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一生创作丰富,留存至今的诗作共有 1531首。这些诗歌作品大体上可以分为为官与隐居两个时期。
在为官时期,王安石的诗作主要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和抱负,针砭时弊,抒发政见,以及表达他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心。例如,他的《河北民》揭示了辽和西夏入侵、北宋王朝搜刮民脂民膏、屈辱求和、人祸天灾、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他深切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此外,他还写有《收盐》、《省兵》、《发廪》、《兼并》、《感事》等诗,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他主张改革弊政、体恤民生疾苦的进步思想。
在隐居时期,王安石的诗作则更多地表现了他个人的情感和志趣,或直抒胸臆,抒发被迫隐退的愤懑之情,或托物寄兴,表现他刚正不阿的禀性,再就是描绘湖光山色的写景小诗。例如,他的《泊船瓜洲》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流传千古,表达了他对归乡的深切渴望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另一首著名的诗《元日》则描绘了他对新法实施的美好希望和对新年的喜悦。
王安石的诗作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深刻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政治背景和个人情感经历。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